母親
自 2013 年起,窮劇場核心成員高俊耀、鄭尹真分別參與了王墨林導演的《安蒂岡妮》與《長夜漫漫路迢迢》等跨國合作演出,並在 2017 – 2018 年與身體氣象館、韓國 SHIIM 劇團聯合製作《脱北者》,巡演釜山、首爾。透過韓國、臺灣、馬華演員帶著各自的母語、表演方法特質同台碰撞,再一次針對亞洲當代情境提出剖析。
王墨林導演執導諸多探討國家戒嚴體制、冷戰歷史的劇場演出之中,其創作思考起點往往與「女性」或「母親」有關,並由女性、母系作為世界現實的裏面與基底,從此延展至神話脈絡。
一切神話,莫非由母系而啟,在如此的開天闢地底下,母親,又隱隱然透出母系傳承之中女祭司的原型。母系的傳承、女性的暴力與女性的反抗力量,往往令男性感到陌生,卻是王墨林在《再見,母親》、《長夜漫漫路迢迢》、《雙姝怨》、《母親・李爾王》諸劇中反覆詰問探究的主題。
2020 年,鄭尹真與楊奇殷分別主動委請王墨林執導獨角戲,莎劇經典暨其主人翁成為彼此意向交集之處,也促成「王墨林・莎士比亞戲劇單人表演系列」──《母親・李爾王》與《王子・哈姆雷特》的具體發展。鄭尹真從 2013 的《安蒂岡妮》首度與王墨林合作,歷經韓國演出的《脫北者》,到 2019 年的《雙姝怨》,鄭尹真在王墨林的戲劇世界中淬煉成一位稜角分明、女性形象的代言者。2021 年,《母親・李爾王》展示兩人就「年老與瘋狂」這一道題旨,更為激進的對話成果。從一名缺席母親的顯身,一位在莎士比亞原著劇本《李爾王》之中「不曾登場」的王后(在習知的李爾王育有三名女兒之外),在精神分析式的反身下,映照出一幅李爾王的新肖像,以及一個莎劇之「家」的概念現形。
楊奇殷自 2019 年擔任王墨林創作《雙姝怨》之導演助理後,在《王子・哈姆雷特》兩人首度合作,一路不斷辯論、演練,期望在力與反作用力的交互表現,傳達「哈姆雷特在想什麼」。於是,年輕的演員追索身體存在感,找到自我反抗的力量,將一半的身體跟另一半的身體的矛盾,從文本延續到舞台呈現。
2022 年,三人攜手合作新作《母親》,邀請高俊耀擔任副導演、周伶芝主創劇本,深入「女性」與「母系」之在黯黑中梳理糾葛般的的權力、主體、人倫關係等層面的議題,藉以一步步燭照出人間母女孤獨深重的靈魂深處,亦企圖透過此演出計畫,使劇場新中堅世代接續傳承,投向更深遠的精神標的。
🌐 官方網站 (牯嶺街)、
售票網
*點擊連結將導向外部網站,該網站資源可能因時效而撤銷。
演出全長:90分鐘。
字幕語言:中文發音,無字幕。
演出含不雅用語及成人內容、強烈或高頻聲響,建議觀賞年齡13歲以上,敬請斟酌入場。
看戲前有聽說這齣戲不好懂。
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偏抽象,結果我竟然有接到頻率。的確,這樣很破碎的台詞,如果不是曾經有相同的感受,可能也很難理解整齣戲演下來到底要講什麼。但我自己蠻喜歡的,越到中後段就越發現自己還蠻跟得上的。
可能是因為我還是女兒的角色比較多,所以對女兒所說的話很有感。尤其是成年之後的狀態,更可以對應到實際生活中的母女關係。像我自己是覺得成年之後,更可以用「媽媽也曾經是個沒有我的個體」去了解她(你的媽媽不是你的媽媽),對我來說某種程度上也是弒母的展現,所以可以對於這部戲所提到的特別有感。
在宣傳裡有一句話說到:「母系的傳承、女性的暴力與女性的反抗力量,往往令男性感到陌生。」如果有男生觀眾有看過也歡迎分享,我蠻好奇他們可不可以感受到母女之間除了親子關係還有純粹作為女性的權力地位轉換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