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環物語
場次時間
臺北 (表演藝術中心)
2023. 4. 14 (五) 1930
2023. 4. 15 (六) 1430
2023. 4. 16 (日) 1430
2023. 4. 21 (五) 1930
2023. 4. 22 (六) 1430
2023. 4. 23 (日) 1430
臺北 (水源劇場)
2024. 7. 26 (五) 1930
2024. 7. 27 (六) 1430 * 演後座談
2024. 7. 28 (日) 1430 * 演後座談
2024. 8. 2 (五) 1930
2024. 8. 3 (六) 1430
2024. 8. 3 (六) 1930
2024. 8. 4 (日) 1430 * 錄影場
2024. 8. 8 (四) 1930
2024. 8. 9 (五) 1930
2024. 8. 10 (六) 1430
2024. 8. 10 (六) 1930
2024. 8. 11 (日) 1430 * 錄影場
製作單位
【表演工作坊】
表演工作坊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歷史的圓環,感情的圓環
賴聲川和【表演工作坊】經典都會愛情喜劇
劇情大綱
以臺北市南京西路圓環之歷史變遷作為象徵,來探討現代都會男女之間的感情關係。 劇中的七個角色串連起彼此的關係,透過臺北市已消逝的地標–南京西路圓環建構時空,讓觀眾看到這七位都會男女寂寞又迷失得追尋著愛情。從過去歷史的圓環,到現在屬於寧夏夜市的圓環,串連過去與現代,是七位演員穿梭在時空的裂縫中,一窺過去老臺北的風華。臺北市著名小吃區「圓環」的歷史、從清朝到日據時代,到今日台北,台北西區的圓環從一個公園變成一個蓄水池,變成了固定攤販的小吃店總匯、變成了交通圓環。最後在政府政策搖擺不定的情況下,面臨拆遷的命運。 環境一直不斷在變遷,但在這都會裡紅男綠女的愛情遊戲,卻有些定律是無法改變的。
導演理念
1987年,《圓環物語》在【表演工作坊】的集體即興創作下誕生了,透過劇場,描述台灣在經濟起飛之時,以臺北市過去著名的地標-南京西路圓環的興與衰建立起時空的架構,探討臺北都會男女之間的複雜的情感串連,內容緊扣當時社會氛圍和時事,透過圓環的興衰、美食的跨域串連、以及具有普世性的人類情感意識,深刻描繪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何被文化餵養、如何生存?這樣的情感,延續到了當代,似乎出現了另一種風貌,這片土地在外型上有了極大的不同;在飲食上,原本具有跨域特殊性的美食,也在這塊土地上融合出自己的風味;社會風氣改變,年輕人晚婚比例上升;當時以家庭為單位的中心思想,在現代開始轉往個人成就,前輩們大聲疾呼傳承接續,而年輕人似乎想著要開疆闢土、另創新局。新的事情一直不斷發生,而人依舊與社會連結著,無論怎麼改變轉動,我們還是無法脫離和彼此之間的關係。社會氛圍改變,過去的價值不斷被解構,儼然不同於過去解嚴時的台灣。我們邁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到底有什麼不同,而身處其中的我們,又是如何轉動感情的圓環,牽引著彼此繼續往下一個世代前進?
時代在改變,但(情感的)圓環一直都在。在看原本的《圓環物語》劇本時,最吸引我的,是劇本裡反覆出現的男女情感關係。人,一直是神秘且複雜的,科技日新月異,人性和個人價值觀不斷地被深入研究、拆分成更多類別,然而『關係』卻依然穩固地存在於人與人之間,如同劇本裡的環形結構。
經典重現
1987是《圓環物語》誕生的那一年,也是台灣解嚴的那年。當年巡演了40場的《圓環物語》風靡程度可謂經典之作。如今35年過去了,台北變了,現代人的集體意識也變了。在這混亂而絢麗多彩的2022年台北,人們如何看待情感、人際關係,以及多元的社會價值,與當年截然不同。
【表坊】欲以新世代的風格重新演繹《圓環物語》,讓新銳導演及演員一同賦予此劇嶄新的生命。藉此製作培植年輕導演,讓充滿熱忱、願意為這個世代戲劇付出的新人,在戲劇創作的路上能有更豐富的資源,減少將面臨的阻礙。我們期望新世代可以傳承【表坊】堅持戲劇的精神,並能不畏創新,做出貼切這個時代樣貌的作品。
🌐 官方網站、 售票網 (2023)、
售票網 (2024)、
評論
*點擊連結將導向外部網站,該網站資源可能因時效而撤銷。
全長約 150 分鐘(含中場休息 20 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