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reate 非聽覺劇場創作實驗室
莫比斯自2021年舉辦聽障劇場共融《大象飛過我的耳朵》視形傳譯計畫,不僅讓聽障表演者有機會接觸劇場,也讓青年創作者開啟新視角去思考劇場的意義,尋找聽覺轉譯的各種可能,重新定義「聲音」。
今年,莫比斯延續過往藝術共融能量,舉辦《Co-create 非聽覺劇場實驗室》,以「共創、實驗、無框架」為精神指標,一起找尋一個可以讓聽人與聾人同時觀看的劇場創作。透過劇場可以無阻礙地與聽人、聾人觀眾交流。
此次創作實驗主題為「打開聽見與聽不見的邊界」,透過徵件方式媒合創作者與手耳演員講述自身文化與解讀聽覺方式,逐一釐清自身是從什麼觀點來接收聲音、賞析聲音以及理解聲音的意義。再以非聽覺身體性 (肢體動能)、非聽覺情感性 (文本轉譯)、非聽覺物質性 (物件聲響) 三方面展開實驗,一起探索在聽覺開始前,聽覺發生中、聽覺消逝後的感知,打開想像與創作。
變裝創作者|簡詩翰《心靈觀測—附體波》
以《心靈觀測—附體波》為主標題,試圖解構表演時,對表演者與觀眾所有感官的誤差與美學得錯置。以「感官解構」、「變裝藝術美學」兩個面相切入與聽障表演者的共創中。兩方共創者藉由操演變裝的物件,探索身體在視覺上可能產生的節奏性,例如:流行文化常見的舞蹈動作(身體性)、與物的關係,從共創中藉討論產生出對心靈狀態的文字描述,作為發展呈現的軌道。
表演創作者|葉恩《克爾柏洛斯與父親1.0》
以寓言為虛構文體,將寓言中某種教育、警示意義,反射社會倫理、價值觀、期望等有關議題。透過集體寓言文體的實演創作,結合聽覺視覺化、觸覺化之方式,尋找身體結合手語的文本語境。
影像、音樂創作者|黃雅農《…》
從「文字」尋找更多溝通的可能性,以及不同方式、載體轉譯的過程,跟聽障夥伴挖掘詞語組成、感受角度、形容示意等可抵達的畫面及情境。將會是一場聲音及行為的實驗,透過紙、筆、鍵盤、google翻譯與影像等工具,透過即時投影呈現演繹過程。
🌐 官方網站、
🌐 官方網站 (計畫專頁)、
售票網
*點擊連結將導向外部網站,該網站資源可能因時效而撤銷。
演出全長:約60分鐘。
演後座談:30分鐘。
演出無中場休息,為避免影響演出品質,遲到及中途離席觀眾恕無法進場。
演出場地禁止飲食、攝影及錄音。
因演出紀錄需求,現場將會有攝錄影紀錄。露出管道包含但不限於網路、電視、紙本及平面媒體。前來觀賞即視爲同意授權個人肖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