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之飛鴻踏雪泥

收藏 (0)
請登入會員 關閉

©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0 0
平均分

本頁面贊助單位

台北市文化局logo2

場次時間
臺北
2019. 7. 19 (五) 1930
2019. 7. 20 (六) 1930
2019. 7. 21 (日) 1430

高雄
2019. 7. 27 (六) 1930
2019. 7. 28 (日) 1430

製作單位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道盡了蘇軾一生的蒼茫漂泊。

宋神宗元豐2年,蘇軾赴任湖州甫數月,一場囹圄之災從天而降。突如其來的政治打擊,足令蘇軾胸中萬念俱灰。他放浪山水、藉酒澆愁,鎮日布衣芒鞋,混跡漁樵,將過去的意氣風發徹底埋葬,並於東城門外覓得一塊貧脊坡地,拓荒栽種、自給自足,仰效淵明南畝躬耕,正經八百當起了「東坡居士」。

朝廷勢頹,纏綿病榻的神宗皇帝,心心掛念遠謫荒鄉的蘇軾,又斷然啟用「御札」將其起復。此去,青雲之志雖未少減,等在前方的,依然是無休無止的黨爭。蘇軾決心放棄高官厚祿,連進七道奏劄,自乞外補杭州——他心目中的第二故鄉,亦是十八年前與愛妾朝雲初次邂逅之地,更是揭開「烏台詩案」序幕的舞台;彼處風輕水涼,回憶無限…

元符3年正月,徽宗即位,大赦舊黨黜臣,蘇軾未料有生之年尚能度嶺北歸。他帶著一副殘軀,在么兒蘇過相伴下,告別了南海荒島。歷經一年輾轉顛簸,終於返抵常州,正式上表請老致仕。爾時,體內瘴毒猛利,自知大限將至。臨去,仍不失瀟灑放曠的本性,留下自嘲詩一首,慨歎人生際遇無常。一生蓬轉,幾度榮枯,盡化筆墨中…

🌐 官方網站 (衛武營)
📋 演出資訊
🗄️ 國藝會補助檔案庫
📖 演出節目單

*點擊連結將導向外部網站,該網站資源可能因時效而撤銷。

演出全長約18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臺語發音,中文字幕。
建議12歲以上觀眾觀賞。

藝術總監、導演
許亞芬

導演
邱亮玉

副導演
劉元易

編劇
李歸元

舞臺設計
張哲龍

影像設計
王奕盛

燈光顧問
李俊餘

燈光設計
宋永鴻

音樂設計、文場首席
劉逸群

打擊設計、武場首席
莊步超

配器設計、揚琴
郭珍妤

許亞芬

石惠君

廖欣慈

羅文君

劉元易

王婕菱

林芸丞

林祉淩

張燕玲

譚楷晨

郭員瑜

沈東生

鄭聖儒

梅鈺平

鄭云茜

張豪傑

武行
謝子樂、羅大景、朱念緯、洪亘、陳譽仁、余育杰

舞者
徐維憶、羅劭瑄、曹晏萍

主胡 劉逸群
司鼓
莊步超
揚琴
郭珍妤
二胡
羅常秦
中胡 鄭雅婷
笛簫 姜建興
陳詠璿
古琴/古箏 許愉恬
三弦/月琴/琵琶 游方
大提琴 沈俊溥、陳聖璇
鍵盤 吳祐弦
大鑼 林子順
鐃鈸 李怡安
小鑼 翁家祥

舞臺監督
程子瑋

舞臺製景
曲線空間

舞臺技術指導
林坤賢

音響技術指導
陳韋錡

錄影導播
許裕隆

服裝
大峰奢華服室有限公司

梳妝
國友假髮 周廷樺

化妝
喻名龍

服裝執行
廖雅菁

排練助理
梅鈺平

字幕執行
林燕嬌、周子晴

舞臺製景
曲線空間藝術有限公司

燈光工程
聚光工作坊

音響工程
笙麾有限公司

錄影工程
長德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團長
許亞芬

副團長
謝敏芬

團隊指導教授
曾永義、蔡欣欣

財務、執行製作
潘梅櫻

藝術行政
黃雅均、周子晴

劇務行政
劉恩榮

劇照攝影
徐欽敏、黃華安

花絮攝影
顧心如

節目冊排版執行
ML Studio

主辦、演出單位
許亞芬歌子戲劇坊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台灣傳統藝術推展協會

0 0
平均分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留言

關聯頁面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留言
暗場換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