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克臉

Mirrorface the Musical
收藏 (0)
請登入會員 關閉

© 四喜坊劇集

0 0
平均分

本頁面贊助單位

台北市文化局logo2

場次時間
高雄 (撲克臉男孩)
2016. 7. 22 (五) 1930
2016. 7. 23 (六) 1530
2016. 7. 23 (六) 1930
2016. 7. 24 (日) 1530

桃園 (撲克臉男孩)
2017. 9. 14 (四)

臺北 (撲克臉)
2018. 5. 31 (四) 1930
2018. 6. 1 (五) 1930
2018. 6. 2 (六) 1430
2018. 6. 2 (六) 1930
2018. 6. 3 (日) 1430

演出地點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 281棟
桃園 廣藝廳
臺北 水源劇場

製作單位
四喜坊劇集

*故事發想於台灣真人真事。

「莫比斯症候群」,是人類給予這張臉的名字;這張臉不能哭也不能笑,曉天擁有這張臉,於是人們叫他「撲克臉男孩」。

原本是眾人期盼的新生命,卻在出生那刻起變了調——父母無法釋懷基因缺陷的自責、親姊姊被迫早熟替他抵擋同儕的嘲弄、社會無心卻傷人的異樣眼光——曉天只想當個平凡的小孩,也努力的學著和大家一樣,但一場意外卻掀開了更多秘密⋯⋯

2016 高雄 衛武營童樂節委託製作《撲克臉男孩》,結合當地兒童演員的兒童劇版本。

2017 桃園 廣藝廳邀請演出《撲克臉男孩》,專業演員的風格化形式小劇場版本。

2018 台北 水源劇場旗艦重製《撲克臉》,增加影像與故事篇幅的完整中型劇場版本。

2022 高雄 衛武營邀演重製,正式更名為《沒有臉的娃娃》於戲劇院演出,以中大型劇場規模新增文本、音樂、舞美設計。

2023 新北市音樂劇節 新北藝文中心《沒有臉的娃娃》,邀請導演張仰瑄由女性母親⻆色執導,並由編曲康和祥擔任現場樂團指揮,並以小型百老匯演出規模作為製作取向。

(資料來源:四喜坊

📋 演出資訊 (2016)
📋 演出資訊 (2017)
📋 演出資訊 (2017)
📋 演出資訊 (2018)
📋 演出資訊 (2018)
✍️ 評論 (2018)
✍️ 評論 (2018)
✍️ 評論 (2018)

*點擊連結將導向外部網站,該網站資源可能因時效而撤銷。

演出長度:70分鐘,無中場休息。建議觀賞年齡:3歲以上,親子共賞。(2016)
全劇約90分鐘,無中場休息。(2018)

真實故事
王詩婷、王添佑

導演
曾志遠 (2016)
曾慧誠 (2017-18)

編劇
王悅甄

詞曲
王悅甄

編曲
康和祥

燈光設計
何定宗

影像設計
鄭雅之

舞台設計
郭家伶

服裝設計
謝宜彣

音響設計
震撼音響 楊孟儒 (2017-18)

表演指導
曾慧誠 (2016)

編舞
張雅婷 (2016)

呂承祐

王意萱

高華麗

湯軒柔

蘇育玄

王詩淳 (2017)

曾志遠 (2017)

林聖倫 (2017-18)

宮能安 (2017-18)

天使
高雄市立兒童合唱團 (2016)

舞台監督
陳正華 (2017)
李啟源 (2018)

排練助理
張瓈丹 (2016)
莊毓珊 (2017)

舞台設計助理
李允中 (2017)

技術人員 (2017)
陳丁銘、許珮儀、邱湘、吳 霽、曾鈺婷、吳書宇

藝術總監、製作人
王悅甄

主視覺
暉倪 (2016)

劇照攝影
陳昱翰 (2017)

主辦單位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2016)

協辦單位
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2016)

執行單位
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 (2016)

首演委託製作單位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營運推動小組

0 0
平均分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留言

關聯頁面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留言
暗場換景中...